亿万先生·MR(中国)首页官网登录

亿万先生动态

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

  • 时间:2012-10-23
  • 来源:

  亿万先生软件(来源:电力信息化 作者:不详)

  2002年10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与国家发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相衔接的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为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准确的表达信息化思想和目标,也应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评价是指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电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质量和发展趋势,反映电力行业输供电侧信息化的程度与进度,本文拟采用信息化指数模型来表示。

  指数模型中最重要的是指标的选取,指标是用于描述对象某一类属性以及综合属性。电网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广泛涉及装备数量、技术性能、效益和应用范围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几个个别指标无法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电网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电网企业信息化程度、质量和趋势进行客观评价、分析比较,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电网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一、国内外信息化指标评价方法概述

  1.1 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1965年日本研究人员小松崎清介提出了"信息化指数"这个指标用以测度不同社会阶段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指数测算法是希望通过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4个主要因素来体现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将测评年同某一基准年相比来揭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揭示不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比较直观、数据采集方便,受到广泛的使用。2002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就是这种方法的改进应用。

  1.2 美国波拉特法

  1977年美国的波拉特在他的一本专著中,比较系统的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测算方法,即将全社会信息活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信息活动,并加以量化来测度其对GNP的贡献。也就是利用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信息劳动者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波拉特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不少争议,比如对信息活动及行业划分很难具有唯一性,而且只能测算经济信息化程度。

  1.3 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息社会指标法

  1998年IDC(国际数据通信公司)发布了一套与社会信息化相关的指标体系,采用类似日本指数法思路来计算信息社会指数,其不同之处在于加大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指标。但还是没能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的整体情况。

  1.4 国内方法

  目前国内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相继推出的有:《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这2个评价方案主要思路是信息化指数法,同时也借鉴了波拉特法,对一些不易采集的指标借用宏观总量指标来表达。

  二、电网企业信息化状况及问题

  2.1 电网企业信息化现状

  电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粗略的从装备数量和实施效果这两方面看。首先,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区域电网公司和省公司以及地区供电公司之间实现了三级网的建设,在四级网络方面,部分省实现县级互联。同时国调、网调、省调的自动化系统已装备完成,地调自动化系统已装备96%,县调达到50%。在近30个网、省公司中,已相继建立并运行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促进了电网安全、优质、经济的运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经济效果显著。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为安全、稳定优质供电提供依据,为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供电模式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存在问题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完善的统一规划、合理的资金投入、以及对IT技术发展的把握不够等原因,使得目前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电网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在营销信息化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各个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缺少整体的规划,往往形成局部的自动化和手工劳动并存的情况;重软硬件的投资轻信息资源规划;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信息安全等问题。

  三、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3.1 设计原则

  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遵循"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围绕电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运行水平、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效益指数等方面内容。所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实用性、先进性为指导,使之涵盖生产、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所选指标尽量与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数据衔接,便于数据采集,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力求全面反映国家电网公司的信息化水平。

  3.2 体系构成

  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由综合指标、7项主体指标和30余项群体指标构成的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

  第1层次:综合指标,反映电网企业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包含7项主体指标。

  第2层次:分类指标,从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和企业文化等7个方面考察电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第3层次:群体指标,衡量电网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各具体指标,包括有信息化规划和预算、信息化重视程度、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决策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技能普及率、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等30余项指标。

  3.3 发展趋势

  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将不断深化。电网企业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多维复杂的巨系统,其评价必然向数量化、客观性、精确性和高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1)目前电网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主观程度较大。权重确定则采用层次分析法,但仍不能避免较强的主观臆断性。今后应向着减少主观性,增加科学性和客观性方向发展。

  (2)目前的信息化评估模型采用加权法,容易系统间的评价值能够相互替代,对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有很大的影响。今后应致力于构造科学评估模型来减少评估过程误差。

  四、电网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

  4.1 评价原理与方法

  电网企业信息化评价涉及许多指标,各指标的性质和计量单位不一样,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同,需要把各个指标值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指数,才能符合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要求,进而进行各电网公司之间综合比较和评价。

  目前,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比较成熟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法。

  本体系采用加权法进行评价,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如下:

  GDII=∑(Pi*Wi)

  其中:GDII为电网企业信息化总指数值;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4.2 权重系数的确定

  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系数对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科学的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本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即:同一级别的指标两两对比由专家打分确定,生成评判矩阵,算出特征根,经一致性检验给出权重。

  4.3 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评价电网企业信息化的各个指标的量纲、经济意义等各不相同,不具备可比性,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

  五、结 语

  为了加快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电网企业信息化投资和技术改造的步伐,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课题组研究和开发了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相衔接的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通过这一工作,希望能够从宏观上为电网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电网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

  指标体系中指标以及权重的选取是评价得以客观公正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又是争议最多的地方。因而,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不断探索出一套更切实可行、更客观公正的指标方案。




网站首页
亿万先生